幽閉恐懼症 = 搭𨋢驚慌冒汗?患者無法搭飛機?「封閉空間」原來不是標準 – CoCo Chan
在電影和劇集中經常都會見到演員患上幽閉恐懼症(Claustrophobia),困𨋢時會驚慌冒汗甚至不能呼吸,或是無法乘坐飛機,到底是電影效果還是真有其事?這次COSMO就請來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梁經緯Frank為大家解開迷思,他指幽閉恐懼症這種心理病其實也挺普遍,大概每20人就有1人是患者,你又是否其中一人?
1. 什麼是幽閉恐懼症?
患者對處於一個封閉或擁擠的空間感到害怕,恐懼無法逃走和擔心無法控制情況。恐懼也可能歸咎於先前不好的經歷。從而避免乘搭升降機、飛機、地鐵,甚至避免經過隧道等封閉的場所。
幽閉症通常是由幼兒時期經歷的創傷性事件引起,例如兒時被困、被欺負虐待,或是有一個患有幽閉恐懼症的父母等。另外,也可能由不愉快的經歷或情況觸發,例如堵車而被逼困在隧道裏一段十分長的時間,或乘坐飛機而遇上湍流。
2. 幽閉恐懼症的症狀
幽閉恐懼症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會出現不同的症狀。生理上會流汗、顫抖、潮熱、胸痛、心跳加速導致呼吸急速、感到窒息頭痛、頭暈、耳鳴、噁心想吐、口乾、想上廁所,甚至感到被針刺的感覺。
心理上會出現不同的恐懼感,當中包括瀕死的恐懼和身體分離的恐懼感,患者或會覺得自己快要瘋掉,嚴重者會失去控制。
3. 所有「封閉空間」都會觸發幽閉恐懼症?
Frank表示「封閉空間」其實幫不是重點,因為一個空間的封閉程度其實並非一個標準,反而應該著眼在患者對空間的熟悉程度,如果患者覺得無法逃離某一個空間而出現恐懼感覺,就有機會觸發幽閉恐懼症。
4. 幽閉恐懼症患者=一輩子無法乘坐飛機?
在電影中經常會見到幽閉恐懼症患者無法乘坐飛機的場景,到底在現實生活中患者是否真的無法坐飛機、到戲院,甚至乘坐升降機呢?Frank指一般而言都是有解決方法,首先是要令患者清楚了解清晰的逃離出口,再者透過接受治療都能紓緩患者的恐懼感。
5. 幽閉恐懼症會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輕度幽閉恐懼症的患者病發時,通常會感到頭暈,並希望盡快離開現場,但並未會去到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對日常生活而言其實沒有太大影響。但Frank表示嚴重的患者有可能出現足不出戶的情況,在他接觸過的案例中,曾遇上一位媽媽就算是踏足樓下的便利店也不能,亦有名女生一到達年宵就嚷著要離開,因為任何人多擠迫的環境都令她極度恐慌。
從這個年宵事例中,我們亦能清楚了解幽閉恐懼症並不一定與「封閉空間」掛勾,年宵場地地方空曠,但人多擠迫以及對地方的不熟悉才是觸發幽閉恐懼症的原因。
6. 幽閉恐懼症的治療方法
Frank指幽閉恐懼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病,患者並不需要過份擔心,可透過藥物療程、身邊人幫助,以及改善個人日常生活習慣而痊癒。
藥物和療程對抗幽閉恐懼症
大部份治療師會應用統性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或漸進式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協助患者克服焦慮的感覺。治療師會先讓患者學習放鬆的技巧,然後治療師會協助患者了解自己恐懼的層次,並引導患者當處於恐懼的情況時,應如何應對焦慮及使自己放鬆,直至患者能夠適應所有恐懼的層次。
在某些情況下,精神科醫生會採用抗憂鬱或幫助病患放鬆的藥物來對抗幽閉恐懼症。藥物或許可以治療病情症狀,但仍必須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身邊人幫助對抗幽閉恐懼症
當患者要進入幽閉空間時,身邊人可多陪伴並在旁鼓勵。更重要的是解釋清楚逃離路線,從而讓患者減輕恐懼。如果遇上嚴重的幽閉恐懼症患者,應對他們表示尊重和理解,並陪同離開現場,千萬不要勉強患者留在現場慢慢適應。
自己對抗幽閉恐懼症
患者自己可以從生活習慣入手,慢慢改善恐懼的感覺。可嘗試芳療、冥想、肌肉按摩或瑜伽來幫助放鬆。另外,可培養寫日記的習慣來紓解壓力。
如果在自己一個人的情況下病發,可先深呼吸3次,再引導自己想起正面和開心的事情,自我打氣,提醒自己恐懼很快會消失。如果是在駕駛的話,建議靠旁停車,稍待片刻,等恐懼感散去後再開車。
7. 名人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例子
張智霖曾在博文中寫道他也是幽閉恐懼症的患者,自拍完《陸小鳳傳奇》後,這個病都未治好。據說那時候的劇情是要躺進棺材裏,從躺進去蓋子合起來的一剎那開始,恐懼就產生了。是一種窒息的感覺,很想掙脫,很辛苦。當張智霖以為戲拍完就沒事,可是卻不盡然。
原文:Cosmopolitan
#心理 #健康
漸進式暴露 法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中小劇場 第50場 打雷不用怕,只要七招,讓孩子安心防雷】
「打雷有什麼好怕的,你是男生耶,啊哭成這樣是怎樣!」
穿著田中馬拉松紀念Tee的爸拔,一把抱起正在沙坑裡的孩子,露出恨鐵不成鋼的表情,男孩目測五歲,很明顯不喜歡雷神索爾。
周日午后,山雨欲來,帶女兒走進公園時,突然打了一聲雷。
我猜想那位爸拔擔心的,或許不是孩子怕雷,而是孩子在大庭廣眾下飆淚,這種赤裸裸的尷尬,讓他本人一時忘記小時候那種害怕雷聲的港覺了。在大人的世界,無論是上館子踩雷、追劇被爆雷,甚至沒事被豬隊友雷,都比打雷還要驚悚一萬倍,除非我能立馬讓那位把拔的手機突然收到明天早上要開業績檢討會的訊息,否則他應該無法體會那種擔心被五雷轟頂的感受。
目送那位爸拔倉皇失措地把孩子拖離現場,我心想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道行還是太淺,結果一轉頭才發現女兒一直緊緊握著我的手,一手摀住耳朵,露出很希望我抱她一下的表情。
那是個讓人有點心疼的表情,一直以來我都知道她怕雷聲,但那一刻我只顧著笑別人菜逼巴,完全忽略了女兒的心情,因此本文有兩個作用,一來提醒自己別再重蹈覆轍,二來分享給各位讀者參考。本文不涉及任何物理防雷方法,招式收效與否雖有個別差異,但原理相通,自行微調做法即可。
一般而言,雷聲跟蜘蛛、牙醫、鬼故事、隔壁的狗、三嬸的笑聲、以及沒翻開的暑假作業一樣,都屬於特定性的威脅。但值得慶幸的是,雷聲的刺激時間較為短暫,後勁也沒有比三嬸的笑聲來得猛烈,這代表即便受到刺激,副交感神經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追上來,安撫孩子緊繃的神經。因此針對雷聲這件事,我們只要在刺激發生的前中後期做好介入即可,每個時期的任務都很簡單:
【刺激發生前】
● 預警:當烏雲逼近,零散的微雷出現時,家長可先做好預判,事先提醒孩子雷聲將至。「做好心理準備」是面對威脅的第一線做法,此舉除了能緩衝恐懼,還能提升信任感,對孩子而言,這是最有溫度的空襲警報。
● 演練:模擬雷聲出現後的應對方法,讓孩子反覆練習摀住耳朵或抱住父母,多做幾次也沒關係,有助於提升安全感。記住,一定要讓孩子覺得「害怕雷聲不丟臉」。畢竟大人都會因為害怕看復仇者聯盟4被爆雷而和朋友絕交了,還有什麼比這種事更丟臉的嗎?
【刺激發生時】
● 安撫:什麼都別說,直接抱緊處理。好好摀住孩子的耳朵,緊緊抱住孩子,拍拍他們的背,陪在他們身邊。短短幾秒的時間,我們撼動不了大自然,但大自然推了人類一把,讓我們有機會抱在一起,既然當初撩妹時都能抱得難分難解,那就好好享受這一刻吧。
【刺激發生後】
● 放鬆:雷聲漸消之後,先告知孩子雷聲維持的時間(證明維持時間不長,減少威脅感),再讓孩子練習放鬆(例如做幾次深呼吸),或是給予獎勵(口頭讚許、吃糖吃冰、看五分鐘手機或電視),當作勇敢撐過雷聲的酬賞,酬賞類型由家長與孩子自行約定,不要強大到讓孩子每天期待打雷就好。
刺激發生後進行放鬆或酬賞,表面上是鼓勵,實則可形成制約,達成減敏效果(降低對雷聲的敏感度)。
● 重新詮釋:專有名詞叫「再框架」(Reframing),意思是「把雷聲看成另一種東西」,對我本人而言,就是「練肖話」一詞的雅化。理解自然現象,確實能降低孩子對雷聲的恐懼,但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理解雷鳴的科學原理稍嫌困難。因此家長若能在事後發揮創意,協助孩子「重新把雷聲詮釋成另一種樣貌」,除了能改寫孩子對於自然威脅的想像,還能為下一次的預警加分。
舉例來說,女兒常被我的噴嚏聲嚇到,雖然沒有任何威脅,但她會跑進房間瞪我。於是我說那雷聲就是「天公伯在打噴嚏」,只是鼻水量比我豐沛,而且躲在家也沒有任何威脅,所以打雷後她也要去瞪天空比較公平。結果很明顯,她完全不鳥我,因為她已經很習慣我在唬爛,但若這說法能連結到開頭的第一招「預警」,從「等下會打雷喔」,變成了「天公伯等下要哈啾了」,就會讓整個場面變得比較親切,也能磨掉雷聲的稜角。雖然這招等到孩子唸小學就會失靈,但天公伯打噴嚏應該會留在她心底一段時間。
● 陪讀繪本:這是在「練肖話」遇到阻礙時,提取靈感的方法。陪讀繪本,除了能參考各家作者對於雷聲的童趣詮釋(如繪本《雷公糕》將雷聲當成倒數計時的裝置,主角必須在暴雨來襲前完成任務,於是焦點便轉移到任務上,雷聲變成一種完成任務的象徵),另一個作用則等同於漸進式暴露(Graded exposure)。
選擇相關的題材,在陪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習慣去想像打雷的場景,一點一點暴露其中,讓氣候天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特定的威脅。儘管現實刺激強烈得多,但起碼這些故事,能一起陪他度過雷聲襲擊的時刻。
● 雷神索爾:如果以上六招都沒有用,就把責任都推給他吧,一切都是他的錯!這傢伙若能因為顏值高而讓孩子減少恐懼,也算功德一件。倘若顏值不敵雷聲,孩子依舊恐懼,那麼至少還能和爸爸一起面對共同敵人,同仇敵愾親子連心,沒有比這個更完美的結局了。
#再框架
#漸進式暴露
漸進式暴露 法 在 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系統減敏感 法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系統減敏感 法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Joseph Wolpe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系統減敏感 法 是基於Wolpe(1958)的 ... ... <看更多>
漸進式暴露 法 在 促成改變的學習經驗、因應cl量身訂作的治療策略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七、治療技術1、操作制約技術:正增強、正(負)懲罰、削弱、負增強2、漸進式肌肉放鬆 ... 4、暴露治療法:減敏感法為其中一種,傳統還有兩種變形,現場暴露法及洪水 ... ... <看更多>